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发展与风险——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百科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点击数:

73日下午230分,一场针对转基因食品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的百科系列讲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武楼A107举行。为我们带来本场讲座的是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李红卫老师。

讲座由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转基因食品为什么会出现?叁个问题开始。李老师先通过转入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和切除乙烯基因的西红柿两个例子,给我们讲明了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这是一种经生物改造的食品,主要通过外源基因导入和自身基因沉默两种方式达到赋予该物种新性状的目的。接着李老师简要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简史。客观方面,20世纪70年代即建立了DNA重组技术和以转基因技术为重点的生物工程技术;主观方面,人们有着强烈的愿望,在有限的土地获得更好的粮食,即要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所以,转基因工程就变成了人类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谈及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和争论,李老师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可能因其基因污染或蛋白质污染对环境及生态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其自身每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历史上也确有发生过几个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事件风波,从而造成了当今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褒贬不一的局面。

作为营养与食品卫生领域的专家,李老师也从专业角度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及营养做出评价。《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提出了实质等同性原则来评价转基因食品,一旦某中心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那么两者应同等对待;如果某一食品没能确定为实质等同,那么进一步评估的重点应放在已确定的差别上。

针对当今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问题,联合国制定了转基因食品贸易协定,规定含有转基因产物的产物必须粘贴相应标签并事先告知进口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反对,欧盟各国却一直对转基因产物持坚决反对和谨慎的态度。李老师为我们解读,管理与限制的松与严,其实并不是对转基因食品本身安全与否的认可,而是各国之间利益的博弈,对其有利便支持其发展,反之则对其保持谨慎的态度。支持者不能证明其安全性,反对者亦不能证明其危害性。但是在当今社会的人口与资源各方面的压力下,人类只会越来越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人类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李老师如是说。至于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的问题,李老师表示,自转基因作物出现并上市二十多年以来,也还从未发现直接的临床案例可以证明其危害,各种假说都还只是人们的推论,事实将最终告诉我们答案。

讲座最终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而我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探索远没有停止。也许这会是我们科研事业的方向,抑或人类未来的希望。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记者站  李云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