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上午,由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主讲,厦门大学、美国蓝石科技公司、辉锐科技集团联合举办的“石墨烯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我校科学艺术中心报告厅召开。校长朱崇实,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教师学生代表共900余人出席。
诺沃肖洛夫教授在研讨会上以《石墨烯技术与应用:前景无限的材料》为题,分享了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石墨烯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石墨烯在电子信息、医药、光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诺沃肖洛夫教授说,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材料中最薄、强度最大的材料,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透光性。他对石墨烯这一单一原子层的神奇材料所蕴含的巨大经济社会价值充满信心和憧憬。他表示,若将石墨烯用在锂电池上,未来充满一次手机电池最快只需要5秒钟;同样,运用石墨烯的可柔性,未来可折迭的触屏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美国蓝石科技公司CEO赖中平博士做题为《大面积石墨烯制备及其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应用》的报告。他首次发布了与辉锐科技合作开发的石墨烯技术在锂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基于石墨烯技术的硅基高能负极材料添加剂。这是目前石墨烯在锂电池领域应用的一次突破性进展。此次发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添加剂可大幅度提升电池容量,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备受产业界的期待和关注。
本次讲座既是我校最高学术讲座——南强讲座,又是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讲座第六讲,同时通过视频在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各校区同步直播。诺奖得主诺沃肖洛夫教授的精彩讲座得到与会者的高度好评,也获得厦大学子的热烈追捧。诺沃肖洛夫教授和赖中平博士回答了在场师生和媒体的提问。
据悉,接下来,我校将与诺沃肖洛夫教授、美国蓝石科技公司、辉锐科技集团共同探讨在石墨烯应用领域上的进一步合作。
人物名片: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1974年8月出生于俄罗斯,毕业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其后于荷兰的内梅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诺沃肖洛夫教授随他的导师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一起到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研究工作。2004年,诺沃肖诺夫教授于曼彻斯特大学因分离石墨烯的研究而享负盛名,同时他也是凝态物理学、微观物理学和纳米技术方面的专家,发表逾180篇学术论文。2010年他因石墨烯方面的成就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自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物理学奖得主。诺沃肖洛夫教授屡获殊荣,目前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名誉物理学教授和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RS),并在2012年英国新年授勋上获封为爵士。
(宣传部 文\曹熠婕 图\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