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副刊《PathwaystoCures-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inChina》刊登了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暨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的许华曦教授、卜国军教授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云武教授共同撰写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综述性论文“狈辞惫别濒PathwaysRegulatingFunctionandMetabolismof?-AmyloidPrecursorProteinin础濒锄丑别颈尘别谤’蝉顿颈蝉别补蝉别”。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人痴呆病症,AD病人最显着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的淀粉样斑和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NFT)。淀粉样斑是由β-淀粉样蛋白(础β)组成,而NFT由细胞骨架蛋白tau组成。础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依次切割而成;而NFT的形成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多种证据表明,大脑中础β的过度产生和聚集是AD的主要原因:础β具有神经毒性并可触发级联反应引起细胞死亡。
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近年来在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先后在NatMed、NatStructMolBiol、NatRevNeurol、Neuron、ProcNatlAcadSciUSA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以厦门大学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了30多篇文章。该综述结合本团队和其他研究小组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从APP的加工、APP的功能和代谢以及APP细胞内运输的调控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调节APP功能和代谢的新通路,不仅有助于阐明AD的发病机制,而且有助于寻找疾病治疗的新靶标。
(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