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19:00,人文大讲堂再次开讲。“不知道翔安的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从你们的主校门进来,到嘉庚广场,再到主楼建筑群,都是罗马建筑的风格。”说这句话的是来自人文学院的张闻捷老师,今日他为大家带来一场《罗马城考古与罗马文明》的讲座,细说古老文明之下的罗马建筑及人文历史。
张老师首先对比了罗马与同时期秦汉王朝的中国。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且拥有广阔海洋,是西方海洋文明的代表,中国则是东方陆地文明的代表。古老的丝绸之路使这两个大国有了初步的联系,在庞培古城出土的一幅《奈奥夫妇》的画中,罗马人与中国人的长相几乎无二致,这大约是两个文明古国之间某种隐含的历史渊源。
张老师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意指做事要脚踏实地慢慢积累,而本意上说,罗马城也确实历经了一千多年的营建与改造。据张老师介绍,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就已经有人居住了,此后从王政到共和国时期,从帝国时代到最后覆灭,罗马人一手缔造了罗马城建筑的瑰丽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在帝国时代,政策对城市格局颇有影响,皇权的彰显在建筑物中显得尤为重要。
想要了解罗马就看它的广场,这句话是不错的。着名的罗马广场和帝国广场都是罗马城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张老师说道,帝国时代的最后一座广场——图拉真广场更因为其由叙利亚人所设计,因此带有浓厚的东方气息。
张老师概括道,罗马的城市布局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城市建筑艺术性强,等级秩序相对并不严格。张老师对比了同时期的汉长安城,长安城则以宫殿为中心成轴对称分布,法天象,重礼制。
讲座接近尾声时,有人提问说我们今日研究罗马文明的意义何在?张老师回答道:“罗马是所有西方文明的源头。现在我们通过对比东西方文明的差别,试图从中发现导致二者不同的原因。考古以复原历史为最终理想,但我们都清楚那恐怕很难办到,但通过考古发现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佐证历史。”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记者站 顾志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