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晚,“身边的好同学”麻花制作果冻工厂首届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暨事迹分享会举行。
“身边的好同学”活动由共青团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工作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学生会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分会、厦门大学研究生会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分会承办,历时一个月,经过自主报名与学院推荐、资格复审、网络投票和学院代表投票、组委会终审及公示等多个环节,十一组“身边的好同学”诞生。他们是:
道德之星——厦门大学健康与生活促进会。这是一个成立了两年多的社团,从一开始的四个人到现今的一群人,他们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倡导健康生活,以富有创意的理念传达着健康生活的精神。
自强之星——朱茂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童年罹患疾病的不幸,反而铸就了他一颗热忱的助人之心,维护教室整洁、搬行李、教同学功课……在认识他的人眼中,朱茂述永远是一个助人为乐,充满正能量的大师兄。
学术之星(研究生)——王群。这位女博士,用一颗踏实而执着的心,在科研的道路上辛勤耕耘。她谈到,实验员的生活比较单纯,但如果没有对科研的热爱,是很难坚持的。
学术之星(本科生)——相阳。叁次获得国奖,拥有自己的课题,曾远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10周的科研锻炼。在加大时,面对身边那么多顶尖大学的优秀学子,他觉得自己并不突出,因此他告诉同学们,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而应努力奔赴更高的平台,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己。
志愿之星(团队)——西部梦想宁夏队。他们多年远赴中国大西部,忍受艰难困苦,但“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地群众的淳朴和善良、小朋友们的好学与信赖,都是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志愿之星(个人)——曾承君。2012级的他已累计获得413个工时,他认为志愿活动与学业并不冲突,他建议平日课业紧张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投身志愿活动,并且可以多找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活动,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提升个人的专业实力。
实践之星(团队)——天路行实践队。这是一支由西藏定向生组成的学生队伍,他们利用假期远赴西藏拉萨义诊。他们还清晰记得抵达目的地当天,那个300多人口的村庄有250多人前来求诊,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面对超额的求诊人员和高原环境带来的困难,天路行没有丝毫怨言,行得更为义无反顾。
实践之星(个人)——刘晓云。参与过多项实践活动的刘晓云,还是个大学霸,她说:“时间像海绵,挤一挤总是有的”。她强调学习要注重效率,掌握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在实践活动与学业中获得平衡。
体育之星——胡剑全。6年坚持不懈的长跑令他收获了结实的身体与坚韧的意志。在校运会中,他总能为学院夺得1500米与5000米的金牌。并且他还组织同学们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周围的同学在他的感染下纷纷加入到长跑的行列中。
才艺之星(团队)——厦门大学街舞协会翔安分会。嘻哈跳跃间,世界即在心中。灵动舞步里,梦想即在掌中。他们承诺:“虽然麻花制作果冻工厂还很新,大家又都是理工科,学业繁重,办好活动比较困难,但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街舞协会一定会越来越好,展示翔安魅力,以回报学校,回报同学。"
才艺之星(个人)——郑君倢。优雅的钢琴演奏,悠扬的民族女高音,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是才艺之星郑君倢。她多次参加歌唱比赛,经验丰富,实力不群。她的同学还说:“考试前她常来我们宿舍唱歌,帮我们缓解考试前的紧张气氛。”晚会中场,郑君倢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挥舞着翅膀的女孩”,她婉转灵动的歌喉令人沉醉。
今晚他们从各自辅导员或指导老师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并与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西梦宁夏队的代表说:“15天的支教虽然不能带给孩子们知识上的显着成长,但能带给孩子们视野上的开拓,能带给他们难能可贵的支持与陪伴。”学术之星王群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对科研的看法,她认为态度才能使同学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得长久,这也是很多导师最看重的品质。自强之星朱茂述还分享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小学时老师问班上的同学以后想当什么,而他写下了一个高尚的职业——“医生”。正是9岁时的那场病痛让他对医生的感受从畏惧到亲切,从回避到崇拜,于是坚定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尽管医学路坎坷漫长,但他仍不失风趣地调侃在场的医学生道,“虽然你们起得早,但你们下班晚啊!虽然你们干得多,但你们拿钱少啊!”引得全场笑声连连,大家无不被他阳光乐观的精神状态所感染。
在热烈的掌声中首届“身边的好同学”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优秀大学生颁奖典礼暨事迹分享会圆满闭幕。现场同学深切地感受到,目前或许不能做到和这些“身边的好同学”一样,但能在他们的激励与引导中,活出真实而不平凡的自己。这也正是榜样的力量。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文/萧有智 郭一凡 图/陈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