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晚,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助理教授胡悦老师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武楼A103作题为《危机公关与舆情监测》的讲座。
讲座前,所有同学都填了一份对于“福喜公司涉嫌使用过期原料事件”的调查问卷。接着胡老师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个现场调查。结果显示,现场的绝大部分同学觉得“食品不够安全”。随后,胡老师展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的一组数据,数据显示近几年来,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已超过90%,相较于往年有显着提升。同学们都惊呼出声,对数据存在明显的困惑。胡老师笑了笑,解释道:“这项数据与同学的想象差距很大,是因为媒体的‘危机式表达’给大家一种不安全的暗示。”
随后,胡老师就“危机与媒体传播”开始深入的探讨。首先,胡老师在不同人对危机的解释的基础上给出了她对危机的总结,即具有传播附着力,媒体高度卷入,不确定性和危及组织机构的根本利益。对于“不确定性”这个较难理解的属性,胡老师以“2009年成都公交纵火案”和“2013年厦门BRT纵火案”这两个相似案例给予了解释。
紧接着,胡老师又用“枪弹论”及“二级传播论”、“级联传播理论”来阐述危机的传播。即从传统的报纸、广播、杂志等大众传媒再到网络媒体,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捷,危机亦然。胡老师引用了曾轰动一时的“叁聚氰胺事件”、“小悦悦事件”和近年来不断爆出的各类“官员贪污事件”简单介绍了公共危机事件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最后,老师深刻解释了“危机公关”的含义。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对精彩的内容意犹未尽,来自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张同学兴奋地对身边的同学说:“今天真是没来错,本来看名字还以为很无聊的呢,原来有这么多学问,长知识啦。而且胡老师称得上是深入浅出啊,说得很好理解;讲座气氛也很轻松,这样的讲座多一些就更好啦!”。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生记者站 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