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千年古乐展魅力 “华夏瑰宝”共传承——传统艺术进校园之南音专场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7日 点击数:

57日下午,厦门市南乐团来到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坤銮楼的B102多功能厅给师生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本次演出为“传统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向中外师生们普及南音知识,推动南音普及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演出开始前,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南音、南音音乐的构成以及南音的乐器等基本知识。南音又称南乐、南曲、南管、弦管、郎君乐等,是四大古乐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音素有“华夏瑰宝”、“音乐活化石”之美誉,又有“御前清曲”之雅颂。20099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伴随一曲轻快明丽的《彩鸾奔归令》,演出正式开始。演员们身着古朴素雅的汉服登场,器乐清简,人声绵长。接着,演员们用闽南方言吟唱我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静夜思》,闽南语吟唱出的诗歌显得更为押韵,将观众们带入了月夜思故乡的场景之中,望月怀人的思乡情感油然而生。南音集曲《轻轻行》中,演员们在清唱的同时,融入古典的肢体语言表演,使整体舞台表演更加形象生动。洞箫独奏《呓忆》曲调悠扬婉转,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于怀念。最后一曲《八骏马》气势磅礴,惊艳四座,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演出过程中,演员们还邀请观众们上台体验配乐乐器的演奏方法及其演奏技巧。学院师生们展现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上台感受南音乐器的奥妙与魅力。优美的南音不仅吸引了中国学生,许多外国学生也来到现场,借此机会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千年古乐,传承不息。此次南音进校园的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中外同学们了解南音的历史发展,亲身感受到了南音的古朴典雅,领略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透过音乐,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更为学院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下基础。

厦门市南乐团成立于1954年,前身为厦门金凤南乐团,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南音专业表演团体之一。历年来,南乐团所创作的南音作品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多次获奖,荣获中国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等;多次受邀赴法国、捷克、新西兰、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在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晚会上为习近平总书记及各国元首献演,并为彭丽媛女士及“夫人团”一行进行了专场演出,获得赞誉。

(海外教育学院&苍产蝉辫;邹文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