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搁丑别迟辞谤颈肠—修辞学与中西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点击数:

学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读书人,自古就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说法。

318日周一晚7点,厦门大学人文大讲堂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武楼A401教室准时开讲。本次主讲的老师是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的周建漳教授,他以简洁明了的风格与条理清晰的思路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今天讲的关键词就是修辞学。周教授在开讲后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关键词“搁丑别迟辞谤颈肠”。然后他提出了修辞学应该属于哪个系别的问题,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提出应属于历史系,有人提出应属于中文系,也有的人提出应属于哲学系。周教授紧接着引用了一系列精辟语句来阐述修辞学,如话语的艺术,目的是在特定场合明示、说服和打动听众等。与此同时,他提出了修辞学的实质不仅仅是会说话,不仅仅是口才,核心在说理的观点。

简单明快的阐述完修辞学的定义后,周教授给大家讲起了修辞学的希腊起源。修辞学源起于公元前5世纪的西西里岛,在独裁者被推翻后,大量市民回到城邦,引起了一系列的财产分配问题。最终这些问题被诉诸法庭,从而引发了修辞学的产生。应该说法庭辩论的源起,是修辞学产生的根源,他如是说。在介绍完起源后,周教授还给同学们讲述了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以及中世纪欧洲的七艺等一系列知识,极具趣味性。

修辞学的定义与起源讲解完后,也迎来了本次讲座的下半环节——修辞学与社会公共领域以及修辞学的文化命运。周教授指出修辞学应在公共领域施展,雅典的公共空间是修辞学的家园,通过公共领域展开辩论,因而古希腊的修辞学完全具有公共性。修辞学应为群言堂而非一言堂。他提出,修辞学提倡在利益之争中,诉诸言论。

那么中国古代是否有修辞学的活动呢?周教授认为既有也没有。从先秦至汉以后,中国古代的论辩活动在某些时期存在过。但中国古代的论辩重权谋,即便是这些也只在少数时期出现,与西方的论辩有本质的区别。西方的雄辩家辩是非,中国的说客说利害。周教授指出中国没有演说的传统,这个国家长期以来都不存在修辞学的生存土壤。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接下来就是提问的环节了,听讲座的人都非常积极的提问,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更有一个学校保安工作人员提出了修辞学是否能应用于科研领域的问题。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哲学系的人文大讲堂第一讲成功落幕。

哲学向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在本周接下来的讲座中,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又将引领我们走进怎样的人文世界呢?让我们共同关注!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记者站   /杨健   摄影/黄凌剑)


上一篇:向道教学养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