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青春电影的变奏》讲座报道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1日 点击数:

329日晚19:00,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人文大讲堂如约而至。虽然天气略为阴,但还是没有阻挡同学们的热情。老师会不会推荐许多好看的电影啊?”“这次的讲座听名字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讲座开始前就有同学兴奋地交谈,而这次的讲座也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

有人说:青春可能有N种,青春电影只有两种。要么完美,要么残酷。完美,应如同一幅令人流连的画卷,残酷,则会像一把泣血的尖刀。青春电影,丢弃了美丽,迷离了残酷,便没了任何存在的意义。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的黄鹤老师用温柔动听的嗓音念完了这段话,将大家带入了对青春电影的思考中:青春电影只有这两种分类吗?青春总是甜蜜的,一封封寄往天国的《情书》就那样拨动了心弦。而从什么时候起,青春这个词的含义似乎已经渐渐改变了呢?忧伤多于幸福,灰暗多于光亮,压抑,孤独,甚至死亡成了众多青春影片的基调,《挪威的森林》和《嚎叫》暗示了异样的青春;朋克的装扮,酒吧的霓虹,妖冶的妆容,明媚的歌喉,《NANA》彰显了叛逆的青春;承载梦的蓝色降落伞,无奈而又现实的生活,那些青春的向往和骄傲被压制在了沉默的外表下,,《孔雀》中的姐姐代表了迷惘的青春,还有游走在边缘的青春(《梦旅人》)、放浪形骸的青春(《发条橙》)以及残酷的青春(《对于莉莉周的一切》)……什么样的青春是青春呢?什么样的青春,都是青春。

介绍完青春电影的大致分类,黄鹤老师又由此导入了对青少年现状的分析。青年的生理处于剧烈变化期,生理上的断层导致青年的心理处于一种无归属感的惶恐不安中,这就是青年的心理处境夹缝。对生活的无从把握引起了青年强烈的焦虑情绪。而可以说,这些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青春期的阵痛,或者,让青年进入他们永远无法进入的世界,借由别人的情感,挥洒出自己的伤感,泪水,或者落寞。

讲座的最后,黄鹤老师放了《歌舞青春.》的电影。动感的音乐总能激起人的动力和斗志。青春也许迷茫无助,但是怀揣梦想,充满希望,就能带给自己的生活快乐。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从此次讲座中获得启迪。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记者站   吴锦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