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2日,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总结暨2013年大赛启动会于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隆重举行。大会揭晓了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结果并进行颁奖。我校海洋学子荣获大赛图文类一等奖。
本次大赛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科技司、高校学生司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承办。来自全国343所高校的3082名学生共提交且通过初审的科普作品有3984件,其中图文类作品2926件,音视频类作品699件,Web动画类作品359件,最终113件作品获奖。我校有18件作品提交,1件获奖。获此殊荣的团队由海洋与地球学院2010级海洋生物班的殷思博、陈鹏奋、张晓洁、朱可欣,国际海生班张苑,海洋化学班杨小欢六人组成。他们的作品名称为《海滨危机》——一个以海滨“防灾避险”为主题的科普创作作品。作品共叁幅,分别为“潮汐计算”、“海啸逃生”、“海滨危险生物”。该作品将严谨的海洋知识与防灾避险的生活常识紧密结合,巧妙表达,通俗易懂,在众多大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跃夺冠,展现出厦门大学海洋学子严谨求学、勇于创新的风采。
“团队讨论作品主题的灵感来自海洋,来自厦门。”参与此次比赛的成员张晓洁、朱可欣受访时说道,“我觉得是我们海洋独有的特色让我们荣获此奖。”据成员介绍,作品的主题《海滨危机》是很早就确定的。因为来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厦门大学,接受到海洋人文环境的熏陶及海洋专业素养的教育,在学习《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学》、《鱼类学》等课程的时候,也了解到许多由于掌握不了潮汐变化规律、不了解海滨有毒生物而不幸伤亡的案例,这些,都让团队成员们感觉势必要唤起人们的警惕。“曾有老师的朋友就是因为遇上离岸流而不幸溺死,这给我很大的冲击。所以我想要传播和科普潮汐及离岸流的知识,也许能够拯救更多人的性命。”队员张苑这样说道。也因此,“传播海洋文化,科普海滨防灾救险知识”成为队员们参赛命题时坚定的选择。
团队六人来自海洋与地球学院海生、海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创作时的思维交锋十分激烈,在设计理念、表达方式上都各有见解。队长殷思博表示:“队员有擅长设计的、擅长寻找资料的、擅长组织的,学霸、技术帝一应俱全。”因为在学生会或者班级干部中曾相互合作的关系,团队之间的契合度较高,注重高效率和再创造。
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越来越成为海洋学子自觉的行动。在学校和学院精英式教育、全方位培养之下,海洋学子秉承“励行致远”的海洋求学精神,在竞赛的平台中主动学习、拓展视野、积极承担起使海洋文化大众化、普及化的社会责任。
(海洋与地球学院 陈鹏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