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听吴春明教授讲述沉没海洋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3日 点击数:

1129日晚,人文大讲堂第110场如期而至。由人文学院吴春明教授主讲的 “沉船考古与早期欧亚航路”讲座仍吸引了许多同学前来聆听。

讲座由关键词——“水下考古、沉船、航海”开始,依次介绍了水下考古的历史背景、考古从陆地到水下的延伸发展过程、水下考古技术进展、早期欧亚航路沉船考古典型事例以及16世纪以来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

本次讲座的重点放在了早期欧亚航路沉船考古典型事例上,主要分为葡萄牙远东航路沉船、西班牙马尼拉帆船、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英国东印度公司沉船以及瑞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沉船案例。当ppt上展示出从沉船上打捞出的中国古代文物时,台下的同学们都指着图形,议论起那些瓶瓶罐罐上繁复的纹路,显得格外兴致勃勃。

吴春明教授用平缓的语调讲述那些沉船的故事:葡萄牙商船“圣班多”载着满船景德镇瓷器,藏匿在圣塞瓦斯蒂安堡垒附近水域几百年;荷兰商船“白狮号”, 完整见证荷兰占领马六甲时期的历史;西班牙大帆船“圣迭戈号”与克拉克瓷器重见天日之时,惊艳整个欧洲。当沉船考古发现的历史秘密一一揭开,当早期欧亚波澜壮阔的海上探险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在场同学无一不被航海探险的魅力深深吸引,同时也对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好奇。

随着讲座深入,我国自14世纪起的海上航运事业发展脉络也逐渐浮出水面。从14世纪初被技术限制在小海域里试航,到1405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从康熙年间逐步放松对外海上贸易到长达几百年的闭关锁国;从1970年代后期海洋考古“西学东渐”,中国古代沉船被德国人发现,到1980第一批中国海洋考古培训班正式成立。中国航海之路虽曲折漫长,但正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这种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精神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海洋学院大一新生李同学表示:“以前从不觉得自己的专业有多伟大,今天听完讲座,才知道自己肩上责任的分量。”

今天来听讲座的同学以海洋学院的学生居多。然而,无论是来自哪个学院,同学们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奇妙的沉船考古知识中。“让同学们领略航海的魅力所在,初步接触早期欧亚海上贸易和全球化萌芽的知识,就是我今天这趟讲座最大的目的和心愿。”吴教授如是说。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吴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