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海外教育学院第二十四期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沙龙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二号楼A202如期举行。本次沙龙由我校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主讲。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陈志伟、党委副书记伍伟平、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方环海教授、陈昕副教授、洪斌老师及国内外研究生、博士生共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沙龙。

刘国深教授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思维”为主题,从中国人的天下观与国家观谈起,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台湾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可能性、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等,并指出看待两岸问题应具备科学理性的思维和相互体谅的态度。幽默生动的例证和深刻独到的见解,赢得了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针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他强调,“一中框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基础:“一个中国”不需追求,需要的则是将其落实到两岸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两岸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学会彼此珍惜、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就能开拓全新思维,让两岸中国人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更好。
整场讲座思路严谨、案例详实、语言风趣,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对进一步加强台海合作交流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也引领着同学们做出积极思考。在随后的互动环节,海外教育学院2013级博士生、台胞林怡玲与大家分享了她自身的经历,并表示,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两岸应在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等方面相互借鉴、协调发展。随后,现场老师与同学们还就“如何理解海峡两岸的用语差异”“如何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等话题与刘国深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在海内外学子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演讲,让海外教育学院即将出国担任“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同学们对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走向,及如何做到理性爱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他们纷纷表示出国后将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与地区间的交流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悉,10月11日,刘国深教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发表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合情合理安排问题》的论文,在海峡两岸引起极大关注。10月30日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抛玉引玉:两岸共议合情合理的安排》,11月8日再次发表社论《加一个字:从“一中框架”到“大一中框架”》,对刘国深教授的新观点表示高度的赞赏,也提出意见及建议。此次讲座不仅进一步阐述了刘国深教授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新思维,也为海内外学子深入了解两岸关系拓宽了思路。
(文/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