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本学期人文大讲堂在学武楼A103如期与同学们见面。人文学院陈支平教授为同学们阐述了文史哲的关系。
陈教授剖析梳理了百年来文史哲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并给出自己的解析。他认为自引进近代引进西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以来,文、史、哲开始分家,越分越细,而其优点及弊病皆日益显现,一是形成“隔行如隔山”的学术畛域,二是造成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知识面的日益狭窄。
回顾近百年的历史学,陈教授认为基本上是一种“政治历史学”,强调历史学为现实与道德服务,而这深刻地影响着哲学、文学的研究。他认为历史学家习惯于以血泪看待人间,而哲学家更多地注视于文本自身的解读,因此哲学家们往往以玫瑰色和惨黯色解读世界,而文学家如是被劫持的灵魂,左右逢源亦左右摇摆。
而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文学者们是否应当重提“文史不分家”?陈教授引入已故学者张中行的一篇文章——《对于吾师》,深入浅出地提出在做学问时不应盲信当代潮流,应是要客观、理性地去看待,坚持“文史不分家”的基本立场,避免学术研究掉入文本陷阱中,实现学术研究的客观与理性。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生记者站 萧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