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是多少学子魂牵梦萦之地,3月20日晚,来自外文学院的李美华教授就与大家分享了她在哈佛生活学习一年半的经历。李老师不仅从事翻译工作,从哈佛归来后更是出版了叁部个人诗集,她说,是哈佛让她开始写诗,让她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于是本场讲座名字为“哈佛诗生活”。
李老师在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始讲述她2000年去哈佛大学的缘由,并以此鼓励同学们,机会永远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李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哈佛的广场、校徽、校园和宿舍等景色,照片中的哈佛终于不再让人感到遥不可攀,反而有一种亲切感。李老师说,她在哈佛听的第一场讲座是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讲座——“做个诗人”,也是因为这场讲座才让她萌生自己写诗的想法。之后开始断断续续地写诗,她喜欢坐在哈佛最大的图书馆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秋叶纷飞,大雪漫地。《Dudley Review》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文学期刊,李老师看到它们的征稿启事时就将自己的一首诗投了稿,没有想到第一次的投稿就得到了录用,在哈佛写的诗能够在哈佛期刊上发表,这对于李老师来说有着不凡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的笔名为忆泠,回忆那泠泠的雨声,笔名都浸润着诗意。
赴美学习自然会谈及当地文化,李老师感叹到,对于外国文化我们只能尽量参与而永远不可能融入它们,毕竟文化历史底蕴都那么地不同。参加各类活动是感受文化的最好机会,感恩节、万圣节、诗歌沙龙、社区活动以及哈佛校长的就职演讲,李老师都一一参与,还有富有宗教情怀的教堂活动。李老师说参与教堂活动可以读经、与人交流锻炼自我,更可以了解别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每逢节假日去周边城市旅游也是留学生们的乐趣所在,李老师曾去过着名的瓦尔登湖,也去过波士顿的一个花园墓地,美国人称墓园是他们永恒的家,更去过尼亚加拉大瀑布,感受到了自我的渺小,从而对大自然有了永久的敬畏之心。
谈及哈佛给她带来的收获,李老师说首先是学术方面的收获,能够聆听着名教授的讲座,例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以及着名诗人北岛的讲座,还能借阅图书馆中丰富的藏书。哈佛大学一共拥有七十多座图书馆,其中最晚的开放至凌晨两点,那里无疑是学术者们的天堂。哈佛给她带来的更是创作方面的影响。李老师说,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她在凌晨五点有感而发,席地而坐写了五首诗歌之后,她愈发体会到创作的美感。
讲座接近尾声,李老师用中英文为同学们朗诵了一首她写的诗:《听风》,最后,她送给所有厦大学子一句话——实现哈佛梦想,路在自己脚下。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生记者站 顾志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