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人文大讲堂】19世纪美国思想与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点击数:

“美国是现代的。美国是好的。美国是坏的。”来自外文学院的周郁蓓教授以这句名言揭开了321日晚人文大讲堂的序幕。

周老师根据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现代性思潮理论,介绍了第一、二波现代性浪潮的相关思想,及这些思想对19世纪美国的影响。周老师介绍道,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提倡科学、理性、追求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和幸福的权利、重视私人与公众的利益关系的平衡、善用契约的思想在美国大受推崇,这从《独立宣言》、《联邦党人文集》等可窥知一二。这些思想给美国带来了强大的联邦体制、完善的代议制民主,使美国日益繁荣壮大,美国人富有殷实。然而,现代主义带来的“理性”浪潮,使人们的最高追求从美德变成了自利,更甚者,《富兰克林自传》提及美德成了获取利益的工具,另一方面,处处的体制化,造成了人的工具化。

这些思潮同样渗透进了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周老师总结美国教育理论为:公民道德、大众教育、实用主义。周老师说,美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合格公民:美国的大学英文系学生被要求阅读批判性论文,以此锻炼思维能力。教育方法是启发式、动手式、探索式教育:美国高中生做课题时,需要独立做社会调查、展示等工作。美国重视大众教育,创办了许多州立大学和专科学校(Community College)。周老师以自己在美留学期间几乎未见过作弊现象为例,赞扬了美国的职业道德教育。

纵然,美国是学术繁荣之地,但却无法掩饰一个事实——这个国度尚未出现一个人文意义的思想大家。归根结底,美国思想界、学术界、教育界弥漫的是实用的理论。周老师认为,在这种理论下,人文类的学科被技术化,就会产生一堆套用“公式”的“垃圾论文”。

最后,周老师提到,我国的教育体制模仿的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并且这种模仿是盲目的、容易受利用的。对美国思想与教育理念的思考,其实也是在对中国自身的反思。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生记者站  蔡嘉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