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医学院2014年本科迎新工作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4日 点击数: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医学院从8月23日起,顺利开展2014年本科生迎新工作。今年,学院计划招收本科新生243名,其中大陆新生232名,港澳台新生11名。为顺利迎接2014级本科新生入学,学院多次召开迎新工作会议,提前计划、精心部署、明确责任,确保迎新工作顺利开展。学院力求为新生及家长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不断在“育人、服务、传承”的道路上寻求新的突破。    

上下齐心,工作有序

8月23日上午,医学院迎新工作正式启动。学院党政领导、专业教师、政工和行政干部以及学生志愿者上下动员,共同投入到紧张繁重的迎新工作中。本次迎新学院共招募177名学生志愿者,他们很多是专程从千里之外的家中赶回的。4名新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主动加入并带领陆续前来报到的新生掀起了一场“以新新”的热潮。医学院独的国防生新生也积极参与迎新,协助搬运行李物品,整齐的迷彩服、挺拔的身姿、良好的精神面貌共同构成了校区亮丽的风景线。

温馨宣传,传承创新

8月初,随着录取工作的结束,医院2014级迎新蚕蚕群正式启动。辅导员和多名老生代表通过蚕蚕群与即将入学的2014级新生建立起热络的联系,借助网络媒体进行远程交流,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前开展,为新生提供最方便、快捷的帮助和指导;学院还在2014级新生中广泛推广厦门大学“易班”系统,动员同学们踊跃加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学院学生会建设的“翔安路上的青囊书”微信平台时常推送新生入学的相关攻略迎新流程语言清新活泼,在新生中得到普遍欢迎;《医殿园·新生成长手册》是学院为医学生“量身订做”的一本迎新刊物,其内容包含学院大事记、大学生活小贴士、医学生学业指导、学生成长记录等,内容丰富、设计精美,足见迎新工作的周到、细致。

今年,医学院在迎新注册点设立了“心愿墙”。新生完成注册后,将自己的“大学梦”写在“心愿墙”上。志愿者在“心愿墙”前支起叁脚架,帮每位驻足留言的新生拍下入学第一天的美好瞬间,学院将这些照片珍藏在册,为2014级新生送去永恒的纪念。“心愿墙”被前来报到的新生填得密密麻麻,“成为顶级医生”、“救人身,扶人心”等话语将成为新生大学生涯中前行的标杆,指引他们实现“德高医精”的理想抱负。

特色义诊,贴心保障

为进一步保障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学生医疗服务队的学生加入到迎新队伍中,并发挥专业特长,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一期宿舍和二期宿舍园区前设立了医疗服务点。以“保障”和“贴心”为服务宗旨,校园医生们顶着炎炎烈日,为过往的新生和家长测量血压、免费发放消暑药品等,受到了广泛好评。“厦门大学对学生和家长的照顾重在点滴、落到实处,这些志愿者们周到、热情的服务让我们更加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将学生义诊融入迎新工作,不仅锻炼了志愿者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将“仁心仁术,德高艺精”的“大医精诚”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在志愿者与新生中实现双赢。

思想引领,多元教育

在迎新工作基本结束的同时,医学院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新生入学教育上来。从8月24日下午起,学院启动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入学适应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另外,面对当今社会形势下的新问题,学院还在新生当中增加了党史国情教育和民族团结与宗教政策教育。28日起,医学院全体新生按计划赴思明校区开展为期15天的军训。学院还将结合日常教学与各项学生活动,将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做到常态化、机制化,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医学大家庭中,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成才。

医学院在近叁十年的快速发展与不断的创新中,摸索出了一套富有医学特色的育人模式。学院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将新生教育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为育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迎新工作已圆满结束,相信随后的新生入学教育也会取得成功。

(医学院 范荣陈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