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践行“中国梦” 暑期西藏行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0日 点击数:

2014829日至97日,团中央国家重点实践队—厦门大学医学院“天路行”实践队一行11人前往西藏地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该实践队由厦门大学医学院201120122013级临床医学系及护理系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生组成。该群体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资委托高校培养,毕业后需进藏工作的一个团体。

走访重点就业单位,展望医疗发展前景

为加强对重点就业单位的了解,“天路行”实践队先后走访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等单位。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是厦门大学医学院毕业定向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其担负着约四分之一西藏总人口的防病、治病以及318国道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任务,在西藏地区的医疗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94日,实践队与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展开座谈。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晓东表示,医院各科室对医护人员需求都很大,希望加强与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合作,共促西藏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

通过走访,队员们在切身感受西藏医疗环境现状的同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立志为西藏地区的医疗事业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注人才培养,拓宽发展机遇

在出征之前,队员们对在校定向生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了解到其普遍存在对进藏工作的迷茫和担忧等问题。为了实地了解情况,厦门大学“天路行”实践队分别对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拉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喀则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进行走访。

在走访中,各单位负责人也表示出西藏地区对医护人员的需求与渴望。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何晓处长在谈到定向生后续培养问题时,表示会进一步拓宽其培养渠道,以适应西藏地区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米玛扎西处长说道,希望医护类专业人才能够尽量分配至地区级的医院,以避免人才的流失。在西藏定向生分配问题上,日喀则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董益权副局长以一句“高看一眼,厚爱叁分”充分凸显了对西藏定向生的厚爱,并表示愿意为定向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此次西藏行,实践队还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初步达成了建立暑期临床实习实践基地的共识,这一举措为在校西藏定向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并为其更好地适应进藏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深情走访,情系西藏

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为了了解毕业校友在西藏的工作现状同时传达母校的问候与关怀,实践队员们对在拉萨及日喀则地区工作的校友进行了走访。厦门大学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系毕业生冯万强在谈及大学生活时言谈中尽显对母校和恩师的怀念之情。在日喀则地区人社局工作的校友陈忠阳介绍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希望队员们能够秉承母校校训,扎实学好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与校友们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西藏地区的实际工作情况,明确了各自的奋斗目标,并纷纷表达了扎根西藏的决心。

义诊送温暖,汉藏一家亲

为了帮助解决西藏贫困地区老百姓看病就医难的实际困难94日,“天路行”实践队与在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工作的校友一起带着药品及诊疗用品,深入日喀则市曲美乡拉贵村开展以“送医,送药,送温暖”为主题的义诊活动。

当实践队员们到达拉贵村时,等待义诊的村民已经排成了长龙。在村民委员会主任旺堆的协助下,队员们克服了语言障碍,使义诊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义诊队员各司其职,为当地藏族老百姓免费量血压,诊治疾病,并发放相关药物。

此次下乡义诊得到了当地藏族老百姓的积极响应。据统计,该团队共为252名群众免费诊疗,占全村总人数的77%以上。通过发放治疗感冒、沙眼、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高原常见疾病药物,村民们感受到了义诊队员们带来的温暖。队员们承诺必将秉承希波克拉底宣言,用一颗博爱、大爱、仁爱的心为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努力奋斗。

感恩之心,奉献西藏

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使队员们对西藏地区有了更加客观的了解,对日后进藏工作充满了信心。短期的西藏之行,使得每一位队员坚定了扎根西藏、服务西藏、奉献西藏的决心。

调研期间,实践队得到了多方支持。厦门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邵鹏飞积极协调,为实践队解决了资金紧缺的问题;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丽也积极参与其中,并直接担任实践队的指导老师,使调研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组织在校非西藏生源定向生进藏实践,是国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次新尝试。队员们返校后,将专门设立西藏定向生“天路行”社团,通过定期开展藏语培训、体能训练、进藏见习等活动,提高建设西藏的能力。

正如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所说:“祖国终将会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每一位日后进藏工作的毕业生也坚信:西藏终将会选择那些选择了西藏的人。

(医学院 范荣 陈国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