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周结束后,各类竞赛纷纷来袭,除了奖金丰厚的“海洋实验技能大赛”,专业性十足的“光前杯”医学知识竞赛,还有风筝节现场的趣味知识竞答,涉及面极广。四面八方呼啸而至的竞赛通告,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更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多面探讨属于我们的竞赛。
竞赛过去时
面对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究竟有多少同学参与其中了呢?
在我们随机采访的同学们之中,部分同学选择不参加竞赛。来自海洋的刘同学这样解释:“因为当时社团和学生机构工作很多,抽不开身好好准备,所以就没有报名。”而另一位来自公卫的李同学则有不同的理由:“那些竞赛对我都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都没怎么关注。”除了这些因为自身原因没有参加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宣传不够到位,自己知道消息时比赛已经临近,没有时间备战,因此选择放弃。
与此同时,部分参赛选手的参赛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觊觎”高额奖金已久的大二学生,开学就开始备战;有为了扩宽知识面的兴趣型选手;也有“被报名”的好队友,因为希望自己不拉队伍后腿而努力复习所谓的题库。
总之,结束的,就是过去式的竞赛。展开的,又是对于它的将来。且走且看,将来的竞赛,那将是一场理智的头脑风暴。
竞赛将来时
经历与理智,成为了每一次是否参与竞赛的垫脚石,有了它们,才能前行更加遥远。
典型的,来自生科的张同学因为缺乏兴趣而未参加之前的竞赛,但他说:“如果有好玩的讲座,我会参加的。”“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就不会把空闲的时间都浪费在手机电脑上啦,生活会更加积极一些吧。”来自海洋的蒙同学认为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充实生活的活动。
至于在初赛就遗憾地被淘汰的高同学一脸坚定地说:“明年还要再战!今年还不尽兴,看我明年骄傲回归杀进决赛!”同时,还有来自国际学院的薛同学则因为竞赛与想象中的不同而表示“以后会更仔细地考虑清楚。”
一波竞赛热潮已过,另一波竞赛潮已在蓄势,在新一轮爆发的竞赛中,是勇敢参赛还是保持观望,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去选择,最终无悔当初。
竞赛期待时
在竞赛中,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举办方难免局限于已有的模式之中,但同学们脑洞大开,又会擦出怎样的思维火花,刮起怎样的头脑风暴呢?
“下次可以采用抢答和游戏的形式啊,我个人更喜欢趣味性高的竞赛。”来自医学院的吴同学提出这样的建议。而一直关注中国成语大会的林同学则觉得成语大会的赛制灵活多变,考察也更加全面,是个值得借鉴的好榜样。
创新非易事,但“叁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借助集体的智慧,创新也并非遥不可及。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后,严肃而高端的知识竞赛也许能以更加草根亲民的形象与大家见面,火热程度也许会出乎意料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知识竞赛年年办,众人关注亮点多。推陈出新秀大招,明年更比今年火!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生记者站 刘欣 俞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