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21日下午,由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国日”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坤銮楼拉开了序幕。该活动由海外教育教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课程“中华才艺展示”的成果展示。
整场活动持续了4个多小时,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中外师生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华美食、汉服展示、民族音乐、传统体育、话剧舞蹈、书法剪纸……精彩活动不断上演。“中国日”让海内外师生和学子们一起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真切地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下午13:00,活动正式开始。海内外学子陆续到来,会场里逐渐人声鼎沸。冬令美食、汉服展示、书法、剪纸、中式棋牌、踢毽子和抖空竹,还有乐器、舞蹈与话剧表演。动静皆宜、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闻讯而来的海外生。

饺子汤圆的香味与腾腾的热气弥漫在这个温暖的午后,在场的人无不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家的温馨;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毽子和空竹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动”的元素,从另一个侧面吸引海外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马走日,象走田,炮打一溜烟”,对棋牌感兴趣的海外生们在这片“战场”上领略到了中国古代的谋略与气韵;在书法和剪纸区,海外生们沉醉在这黑色和红色的世界里,细细刻画,缓缓雕琢,期待着从自己的手中诞生一件中国风的艺术品。
在古典乐器展示区,郑舒妍和闫芳莹同学带来了古筝和琵琶的表演。《梁祝》、《甜蜜蜜》、《金蛇狂舞》和《茉莉花》等耳熟能详的乐曲让海外生们纷纷驻足。古筝音域宏亮、曲风清冽,琵琶纤细柔美、技法绚烂,两把乐器在同学们的演绎下,为活动增添了不少中国韵味,而能够亲手拨弹这两把美妙的乐器,更令海外生们兴奋不已。

汉服展示的场面极为火爆,学院的小花园俨然成为了一个绝妙的古装“外景拍摄地”。被中国元素所吸引,海外生们在这里流连忘返,试穿汉服、旗袍和中国民族传统服装,摆出作揖等传统造型。“带来了这么多件衣服,海外生们最喜欢的还是汉服。”负责汉服展示的李赟天同学说。他对汉服颇有研究,不仅指导海外生们穿上传统服饰,更为他们介绍了汉服的历史和文化。汉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也逐渐得到海外生们的认可与欢迎。
在舞台区,先后进行了中国传统舞蹈表演、话剧表演和歌舞剧表演。马昂等同学表演的蒙古舞《鸿雁》典雅而含蓄,扎西旺姆同学领舞的藏族舞《扎西德勒》悠然而大气,而肖红萍、杨玉京同学的汉服舞《礼仪之邦》则表现了古典与唯美。叁支舞蹈,分别代表中国的舞蹈的叁种元素,给观众们展示了古今不同民族的美丽文化。随后,陈敏同学表演的高超的空竹技艺无不技惊四座。随后表演的话剧《寻美图》体现一位为画痴狂的画师“毛延寿”,为了画出绝世美人图,穿越古今,在不同的梦境里寻找着绝世美人的场景。在话剧中思考“美”的含义,富有历史和哲学的意义。该剧由闫方莹同学自编自导,由张露、李朱娜、王增式等十位同学倾情上演,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而后海外生们带来了音乐剧《TOGETHER》。用温和的叙述方式向大家表达了他们在异国的留学的困惑与欢乐,最后群舞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场的观众们的掌声长久不息,为整场“中国日”传统文化展示节目落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活动结束后,海外生们纷纷表示,很感谢海外教育学院提供了一场完美的中国传统文化盛宴。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学习到了中国的传统才艺,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样轻松活跃的互动让他们乐于尝试,在相互间交流间更增加了彼此间的友谊。海外生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接触中华艺术、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实战操练的机会,学以致用,并为今后的志愿者选拔以及海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今后,海外教育学院将继续举办各类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海内外学子的沟通、交流、互动打造更为广阔的平台。
(文/闫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