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医学院本科生科创工作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5日 点击数:

2015123日,我校印发了《厦门大学对于加强医学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期望。2015年医学院本科生科创工作硕果累累: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发表论文1篇,影响因子4.602;申请获批专利4 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创竞赛奖励 14项,获奖学生 23人次。

第叁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并荣获“十佳创意之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为我校理工医类的最好成绩;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华东赛区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为全省唯一获选参赛的综合性大学代表队。累累硕果的背后与医学院在科创工作上的倾力培育是分不开的。

选苗育苗要精心

201410月,由医学院首批“本、硕、博一体化”试点项目“大医班”成员组成的六支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斩获二等奖1项,叁等奖1项,优秀奖4项。这15名大医班成员大二起便进入实验室,在经历大四一年“脱产式”学习以及近叁年的系统性科研训练,先后有7名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共8篇,其中一篇为SCI二区。

通过“大医班”带动,在大一学生中遴选科创拔尖苗已成为有效的育苗机制。精细化管理贯穿于科创育苗的全过程:建立指导教师名录,利用跨年级、跨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交叉组队,以此提高学生科创立项水平;加大科研教师在科创项目实施、考核等环节的参与力度,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入挖掘科创成果,联合专业教师、教务、学生工作队伍做好科创成果向学术竞赛的转化。

科学施肥成长快

201512月,医学院颁布了《厦门大学医学院本科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奖励实施办法》,为我院师生参与科技、学术类竞赛明确了资助标准。科创沃土正是在学院在资金、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

设立“大医启航”专项资金,扶持学生进行早期的科研探索;每年对科创竞赛获奖师生给予表彰,加大示范引领作用;在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指导的同时,派遣专职队伍对相关竞赛进行实地调研,强化对科创过程的细致化指导。

营造环境高增产

20152月,美国眼科与世界科学研究年会在日本横滨召开,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系王彦乔成为该届会议上唯一登台汇报的本科学生。日常办好“院长零距离”、“医学文化沙龙”等品牌活动,聘请校内外医学名家进行学术讲座;开展“医学知识竞赛”、“临床技能大比拼”、“中医知识竞赛”、“中医药饮片识别大赛”等,用活动践行专业所长;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厦门市“胰腺癌高峰年会”、“造血干细胞移植论坛”、“眼科年会”等学术盛会,加深对医疗领域前沿动态的了解。

“用大环境引领科创,用大舞台成就科创”是医学院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准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医学院范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