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凌晨3点05分左右,第14号台风“莫兰蒂”在厦门市翔安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48米/秒),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位于“莫兰蒂”登陆点附近的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狂风呼啸,暴雨如注,受灾严重,医学院也不例外,院楼设施损毁、宿舍门窗破碎、广场植被倒伏、后山山体滑坡……医学院广大师生员工投入了一场不眠不休、全心全力的防抗台风战斗中。
防:排除隐患 严阵以待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来势汹汹的“莫兰蒂”,学院防汛防台领导小组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及时转发学校连续发出的防御通知,立即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各项防抗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14日中午,在学校发出停课通知后,原定当天下午举行的医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随即取消。学院响应学校的防台防汛部署,主要领导、防汛责任人坐镇指挥,防台防汛工作组成员分头前往学院各建筑、排洪沟等重要部位和地段进行重点巡查,对门窗采取加固措施,及时排除隐患。除工作组成员安排值守外,及时疏散教职员工,动员老师们提前下班回家。学院团委巡查各园区宿舍楼,尤其是335名MBBS海外留学生所在的宿舍楼,排查宿舍安全隐患,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台风动向,做好安全防范。此外,针对分散在各家附属医院的实习学生也及时发出了提醒和通知,组织党员干部和实习队长做好巡查工作。
守:不眠不休 全力抗台
风雨如晦不眠夜。14日晚到15日凌晨,校党委常委、院长刘祖国,院党委书记邵鹏飞和防汛防台工作组成员通宵值班。党委副书记马龙,办公室主任刘凡,团委副书记陈国渊、方晨亮,辅导员邱超超坚守在防抗台风第一线,彻夜未眠。学院地势较高,正处风口,几栋大楼的正门和侧门都是玻璃门,当“莫兰蒂”正面袭击麻花制作果冻工厂时,虽然已提前做了加固措施,但狂风还是把玻璃门吹碎,几位值班老师立即展开抢修,转移大厅内重要物资,排水消堵,减少损失。狂风加剧,成义楼523会议室的玻璃爆裂,刚抢修完大厅的老师们回到办公室后发现险情,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找来木棍,顶住强风,固定门窗,没想到屋顶的吊顶忽然掉落,陈国渊被砸伤左肩膀,方晨亮被砸中头部,同事们劝他们赶紧离开查看伤情,他们却坚定拒绝,与同事一起把门窗固定好后,再查看治疗。学生工作组的辅导员们彻夜通过QQ、微信和学生们保持联系,实时通报台风路径,安抚学生情绪,对漏雨、玻璃门破损等突发状况给予指导,风雨未停便前往有反馈灾情的宿舍楼群巡查,转移学生到隔壁安全宿舍暂歇。
15日早晨,暴雨初歇,刘祖国、邵鹏飞带领防汛防台工作组成员一路查看学院受灾情况,部署抢险救灾工作。一是要立即全面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凝聚全院师生的强大合力,清路、清障、打扫,共同参与救灾。二是除了做好本单位的救灾工作外,还要主动承担起周边的清理工作。叁是各实验室、教研室要及时清理积水、统计损失,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暖:互帮互助 勠力同心
台风无情人有情。14日下午,在了解到我校访客中心及演武运动场改造项目200余名施工人员居住的宿舍无法抵御超强台风后,为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学院立即开放位于校本部附近的医学院文正楼一楼教室作为工人们的临时避台风场所。台风过境,原临时宿舍支离破碎,但全体施工人员因转移及时,无一人员伤亡。
15日凌晨2点多,几位一线值班的老师们纷纷接到邻居、家人来电来信,告知家中灾情形势严峻,但老师们始终坚守岗位,舍小家保大家,叮嘱家人朋友做好防护措施后,继续投入防抗台风工作中。直至台风远去,警报解除,值班老师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针对一地狼藉开展新一轮自救。
15日一早,许多同学们自发地参与到灾后重建和清路清障工作中,帮助学校后勤部门打扫路面、清除障碍,协助学院物业和老师们清理积水、收拾残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刚刚发出招募灾后重建志愿者通知后,短时间内就有200多名学生报名,在院内外只要有需求,团委第一之间调度学生志愿者前往支援。16日,院党委副书记杨建中赴学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有序开展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组织医学院70多名国防生带上手套、扛着木棍,在校区有关单位的指导下,对校区内倒伏的植被进行扶正、加固,一株株树苗重新站立起来,麻花制作果冻工厂渐渐恢复了生机。
雨已止,天放晴。每一位老师都在全力工作,每一位学生都在志愿服务,每一滴汗水都是明天的希望,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医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响应号召,上下一心,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重建校园行动中。
(医学院 巫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