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不到一个月,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捷报频传,李勤喜教授、韩家淮教授和吴乔教授领导的叁个课题组分别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叁篇研究性论文,报道了细胞代谢研究的系列重要进展。
代谢模式的转变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也倾向于糖酵解而非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这就是着名的瓦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国重室的系列研究工作不仅揭示了原癌基因c-Src通过磷酸化糖酵解中的限速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增加其活性,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机理;还阐明了与糖酵解相对应的并主要在肝脏中进行的糖异生抑制肝癌的机制,揭示了核受体Nur77通过抑制糖异生通路中的限速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EPCK1)的SUMO化修饰,最终促进糖异生抑制糖酵解阻断肝癌的进程。同时,国重室的工作还揭示了线粒体活性氧簇(ROS)通过直接氧化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IP1)上的叁个关键的半胱氨酸,进而特异地增强RIP1在S161上的自磷酸化,从而促进坏死小体的形成和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发生。这些研究工作对于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特别是如何阻断肿瘤恶性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以细胞应激反应为主线,重点围绕细胞应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生物学、细胞应对自身癌变的应激反应生物学、细胞应对代谢状况变化的应激反应生物学等叁个方向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在代谢领域的相关研究自2012年在《Science》发表论文后,这些年又连续在国际权威刊物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和《Molecular Cell》等发表一系列重要文章,引起同行的极大关注和好评,确立了国重室在国际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