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胡镜清教授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5号楼A208教室为医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辨证识机论治及其临床应用》和《新时期中医理论发展梦》的两场精彩讲座。讲座由医学院副院长胡天惠教授主持。
胡镜清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动态的平衡,处理事情注重捕捉“机”,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干预方式体现在中医理论上,即是“识机”,即捕捉病机。中医理论认为,通过“望闻问切”必然可以找到病的“机”,从而克敌制胜,这是中医诊断的精髓所在。胡教授鼓励中医学子多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把“读经典”与“多临床”有序结合,培养自己的中医临床原创思维能力。胡教授还指出中医理论研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传承不力、创新不足、转化滞后、应用指导作用不强等,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前提,在中医药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中,必须重视中医理论的继承发展。胡镜清教授从“机”这个小点出发,谈了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大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并对在场师生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胡镜清,医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学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流行病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适应中医药理论构筑与诊疗模式临床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专题包括中医证规范与辨证方法、老年疾病防治与健康管理等。先后主持包括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
(医学院中医系 卢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