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举办人文大讲堂——大学生社团与大学文化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8日 点击数:

226日,《大学生社团与大学文化》讲座拉开了本学期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人文大讲堂的序幕,厦门大学副校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邬大光教授主讲。这已经是邬大光教授连续五年为《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开讲。

讲座由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通识教育中心、教务处主办,人文学院承办,校长助理、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光主持。出席活动的还有药学院党委书记、校团委书记陈怀锋,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峰,教务处副处长、校区教务办主任陈雪芬,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校区学生口成员以及近400名学生。

大学基因与社团基因

不同于以往的讲座,此次讲座开场前,除了有来自厦门大学学生艺术团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分团器乐队几位同学精彩的器乐表演之外,还播放了一段厦门大学登山协会的纪录影片,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邬大光教授以纪录片中出现的阿尼玛卿山脉为切入点,用电影和登山这两个年轻人的话题迅速拉近了与现场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从大学生社团的历史谈起。大学生社团与大学可以说是同时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校长,就是由它的两个民族学会的学生会长同时分别担任。学生担任校长的学校里,学生学会对于大学权力的掌握。直到巴黎大学时期,大学的校长才由学生转换为了教师担任。可以说,一个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史。没有大学生社团就没有大学。换句话说,在任何一所大学的基因中,必然存在着社团基因。厦门大学也不例外。

大学有大学的基因,社团有社团的基因。大学生社团的基因包含叁个方面:

首先,是时代的基因。不同时代孕育不同的底色。大学生社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变迁,学生社团的使命也从为国崛起而奋斗,逐渐转变为服务社会、发展个性,再到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主要旨趣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但始终是为了创造自我、学校、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其次,是学科的基因。每一所大学都有其最为突出、优势的学科专长领域;这也会体现在它的学生社团建设之中。这是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学术自信的另一种彰显。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社团,发挥其一流学科的作用与使命,展现一流大学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社团基因还有大学生的个人基因。每个学生选择社团的同时,必然是与其兴趣爱好、志向理想息息相关。一个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同时也是一种对于青春和自我的别样记录。世界上的诸多名人学者,在大学期间都在学生社团有着十分出色的经历。

社团文化的断裂与传承

作为一所爱国华侨倾尽全力建设的大学,一所拥有良好的校友文化与爱国底蕴的大学,一所“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学,厦门大学的文化养成离不开它的学生社团的作用。

从体现爱国精神的革命社团,联络感情、砥砺学业的专业学会到多才多艺、积极向上的文艺社团……厦门大学的学生社团沉淀的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孜孜不倦地求学与研究精神。

讲到此,邬大光教授提到,对于开场的器乐演出,或许有些同学觉得新鲜,有些同学觉得困惑,也或许有些同学觉得奇怪,然而,这是厦门大学首任校长林文庆就任期间,厦门大学所有的学术活动必备的惯例环节。这是文艺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贡献,是一种艺术与文化的自然融合,是一种对于高雅情操的天然追求。

然而,对于今天的厦门大学学生社团,邬大光教授用一个词形容他的感受:断裂。这个断裂,说的不是社团形式的存续,而是作为大学生社团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担当感,出现了断裂。弥补历史断裂是今天所有大学人的责任,更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此时,邬大光教授请登山协会的社长、人文学院历史系2015级本科生胡嘉舜与同学们分享登山的感受。

胡嘉舜同学透过影片讲述了厦门大学登山队的历史。从2002年第一次登顶成功开始,厦门大学学生登山队作为中国大陆南方地区的第一支学生登山队,正式成立了学生社团。影片中,登山队十五年来不曾间断的登山影像一一展现。绮丽壮伟的照片不仅是一代代登山队社员的努力,也是一个社团历史的传承与延续。虽然并非年年可以顺利登顶,但是他们将登山这项活动坚定地继承了下来。

影片结束后,胡嘉舜同学介绍了登山协会建设的起源:社团创设人在杂志上看到一篇评价大学社团的文章,其中厦门大学的学生社团的标签是:安逸。作为一名厦大学子,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组织登山队这样的活动,给厦门大学注入一种不一样的精神,在攀登高峰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获得在学习与生活之外更多的追求。

邬大光教授感慨道,大学社团的断裂就在于此。我们一直在从学校汲取和获得,却从未有人想过要给厦大再注入一种精神;而这同时也是给自己注入精神和动力的最佳来源,才是真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真正的少年强则国家强!

我们今天讲大学生社团与大学文化,实际上讲的是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生的精神。大学生的精神,就是一种奋进的精神,一种永远在努力的精神;就像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真正的学生社团,只有靠学生自主、积极地发挥主人翁意识,发挥其向上的内在动力、精神,才是能将一所好大学的精神文化发展盛大的根本。真正的好的精神文化,是有生命力的。

最后,陈光老师为讲座进行了总结。大学社团、大学精神、大学文化,都是围绕着大学如何培养人、如何培养更好的人。厦门大学作为“双一流”大学,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担当的人,是具有能够成为治理国家、治理世界的能力的人。这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各位社团负责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全体厦门大学师生需要一起思考的问题。麻花制作果冻工厂自20129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逐渐成为厦门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中心和重心。因此,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的同学要有底气,你们是厦门大学的未来,是厦门大学的希望,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具有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特色的厦门大学校园文化。

(文/图: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吴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