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缺乏可导致很多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抑郁症等。很多人都有熬夜之后眼红干涩的体验,临床研究也发现睡眠缺乏与干眼有相关性,但其中的病理机制却一直不清楚。近日,医学院眼科研究团队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杂志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题为“Sleep deprivation disrupts the lacrimal system and induces dry eye disease”的论文,帮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巧妙的“水上木棍”小鼠睡眠缺乏模型,小鼠在特殊设计的饲养笼中能够自由活动取食,但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借助这个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让小鼠每天睡4小时,2天后小鼠的泪液分泌就减少到正常的一半左右,出现明显的干眼表现。而随着睡眠缺乏时间的累积,干眼越来越严重。为了认识睡眠缺乏导致干眼的病理机制,研究人员对小鼠眼表和泪腺组织进行了深入观察。结果显示,睡眠缺乏的小鼠泪腺组织明显肥大,出现脂质代谢障碍,泪腺中合成泪液蛋白质的基因和游离氨基酸也发生改变,泪腺中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含量也明显下降。这些都是睡眠不足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和眼表损害的内在原因。研究还发现,小鼠睡眠缺乏10天以后,即使让它们正常休息2周,眼表和泪腺无法完全复原。
眼科研究所的这一研究第一次用动物模型证实了睡眠缺乏会导致干眼,并发现脂质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障碍、氨基酸代谢障碍等多种病理机制导致泪腺组织破坏、功能下降,泪液分泌减少以及眼表上皮的改变,为研究睡眠相关性眼表病变奠定了基础。
本文第一作者为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叁明,通讯作者为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和李炜教授。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emm2017285.pdf
(医学院 郭俞利 张厚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