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开学啦!万名新生齐上“开学第一课”——学校举行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7日 点击数:

学校用一场别开生面的典礼迎接201811300多名本科和研究生新生,为他们精心上了入校后的第一堂思政课。

915日上午,我校举行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学校首次将本科生开学典礼和研究生开学典礼合并举行。校长、师长、学长先后送上大学学习生活的精神财富,再加上佩戴校徽、赠送新书、诚信宣誓等仪式,让很多学生感慨,有力量、有温情、有感染力,这个典礼不一般’”

当天的典礼由校党委书记张彦主持。校长张荣以传承文化学以成人做新时代的奋进者为题发表讲话,他希望全体2018级新生能够传承厦大优秀文化,塑造健全、成熟的人格,用奋斗刷出青春存在感,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奋进者。

学以成人是今年8月召开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张荣以此来表达对2018级新生的期望和要求。何谓成人?在张荣看来,它并非简单等同于成年人,而是指在更深层意义上塑造健全的、成熟的人格,从而觉解人生的意义、提升人生的价值。简而言之,学以成人,就是如何学做人的问题。他认为,大学就是这样一处成人之所,一个能够让你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选择未来将成为怎样的人的地方。

张荣说,要想学以成人,必须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二是如何学以成人

从选择厦大的那一刻起,你们就与这所学府建立起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他希望学生们认识、感悟并自觉传承厦大所特有的懂得感恩、胸怀开放、勇于创新、和谐共生的优秀品格,让它融入血液、嵌入基因、刻在心底,成为激励自己砥砺前行、成就梦想的伟大力量。

那么,如何实现学以成人?张荣指出,最根本的路径是。他对2018级新生提出叁点期望:一要好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满足于碎片化信息和快餐化知识,珍惜大学时光,把读书、尤其是非功利的读书当作一种习惯,通过系统性学习,滋养心灵,积累思想的深度和厚度,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二要敏行。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练就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本领。叁要明德。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向厦大历史上的先贤学习,弘扬厦门大学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四种精神,时时以人民为公、处处以国家为重,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民族振兴、人类进步联系起来,在担负时代使命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自我身心的和谐、民胞物与的情怀和济世为民的自信。

张彦在主持讲话中结合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2018级新生提出希望,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长能力才干,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人生华彩篇章。

中科院院士、我校海洋与地球学院焦念志教授,1981级物理系校友、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光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洪明辉教授,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李世瑞,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董一婷,海外教育学院2018级华文系美国留学生尼克?格纳斯也在典礼上先后发言。

承训部队领导、厦门警备区领导,校领导、有关部处负责人、各学院、研究院的党政领导,师生员工代表,新生家长亲友等约12000人参加了当天的典礼。

(宣传部 李静 曹熠婕)

发言摘编:

教师代表、中科院院士、海洋与地球学院焦念志教授:大学的老师不能像中学老师那样为学生准备答案。因为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大学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是我特别想跟大学生们特别是大学新生说的话。其实,现实中很多问题教科书里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要想找答案就需要带着问题自学、也就是自主学习。如果说你们在高中里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教,那么在大学里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这就是高中学习和大学学习的根本不同。

对研究生,我想说,做研究什么最重要?是思考、创新。在我看来,创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总结归纳,这需要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甚至学科交叉与融合;另一种是基于观察——发现,这就要有好奇心。当一件事深入做下去之后,你就会发现,有好多新的、有趣的东西会不断冒出来,而这时候你只要持之以恒,定会有所斩获。还要学会挑战,挑战常识、挑战权威。只有敢于挑战,才能有所突破。有了突破创新,你才可能领跑

校友代表、1981级物理系校友、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光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洪明辉教授:诸君到厦门大学来,在学成之后究竟要带走什么?如果仅仅只是为一纸学位文凭而来,我觉得厦门大学并不适合这样的人。一所优秀的大学所能够给予你们的最大财富,是需要你们用叁年、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去挖掘你们的独立人格和思考力。希望你们尽可能避开社会上渗透进来的浮躁情绪,在人格上要有原则,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先出世,再入世。无论被录取到什么专业,不管是所谓的热门还是冷门,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种思考力,塑造起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你们将受益无穷。你们的远大未来绝不是你们现在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来决定,而更多的是你们的思想、未来机遇以及不断踏实积累的专业基础共同耦合的结果。

老生代表、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李世瑞:要在求索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做佛系青年。要博览群书,增加人文素养,汲取前人智慧,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锻炼强健体魄。

新生代表、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董一婷: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我们的生活面临着更多复杂境遇。当手机的使用让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深度阅读和系统化学习将何去何从?当自媒体让发声零成本、无门槛,我们的言论如何才能做到理性辩证,不被冲动奴役?当信息爆炸的洪水席卷生活,我们的心灵又将于何处安放?答案或许不是唯一的,但斟酌损益、理性思考一定是必须的。

海外生代表、海外教育学院2018级华文系美国留学生尼克?格纳斯:在哈佛大学读大叁时,我来到上海财经大学做了一个学期交换生。在此期间,我来到厦门旅行,参观了厦门大学。通过和留学生们的交谈,我很快就发现厦大拥有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很好的学习环境。那时,我就知道有朝一日我会再回到这里。从此,到厦大读书便成了我的梦想。去年春天,我辞了职。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厦大学生。我实现了我的梦想,你们也可以做到,勇敢一点,追求你的梦想!

(宣传部 李静&苍产蝉辫;曹熠婕整理)

读典礼:

一本书:

典礼上,学校为2018级新生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学?新生》,希望以这样一本集纳师长智慧的宝书,帮助同学们尽快了解认识厦大和将要开始的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是学校对大学?新生系列讲坛演讲内容的辑录。讲坛设立于2016年教师节之际,邀请部分老师、校友与新生面对面交流,既讲厦大校史和文化,也讲学术精神、人文情怀、艺术情操和科研心得。受邀担任主讲的有年逾九旬的教育名家、也有“80青年教授,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有学生投票产生的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

五地连线送祝福:

厦门大学敞开双臂,欢迎你们、拥抱你们”“多读书、读好书,知识将给你力量”“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有所学、有所想、有所成,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天典礼上,思明校区、麻花制作果冻工厂、漳州校区、马来西亚分校和嘉庚号科考船五地师生连线为2018级新生送祝福,当那一句句饱含情谊的祝福声、叮咛声隔空响起时,温暖涌上了每位新生的心头。

万人大课堂

11300多名2018级新生、近百名新入职教师,再加上宏大壮阔的上弦场,让今年的典礼显得分外隆重。万人齐戴校徽、万人齐声宣誓、万人齐唱校歌……仪式感十足的典礼,为2018级新生开启了庄严、神圣、绚丽的大学生活。

大场面却不乏小温馨,典礼举行当日,新生中恰巧有17位本科生、13位硕士生和4位博士生过生日,校长在讲话中特地点出并祝福他们生日快乐。

(宣传部 /李静&苍产蝉辫;曹熠婕 /潘万华&苍产蝉辫;庄华)

责任编辑:曹熠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