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对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对于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厦门大学有着光荣的爱国历史和传统,以陈嘉庚、罗扬才、萨本栋、王亚南、陈景润等为代表的“四种精神”就是爱国奋斗的生动体现。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些人物的光辉事迹,更好地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拼搏、砥砺前行,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汇聚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书写厦大人新的华彩篇章。
丹心赤忱 参政议政
新中国成立了,陈嘉庚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他决心回国定居,在晚年继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建国到他逝世的十二年间,他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广大爱国华侨,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陈嘉庚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言。
陈嘉庚回国以来,不辞劳苦,多次视察祖国各地,足迹几遍全国。先后访向东北、中南、华东十四省四十余城市,回到新加坡后写出《新中国观感集》一书,记述开国盛典及沿途的见闻与感想,深受广大华侨欢迎。1955年8月,又访问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十六个省,几十个重要城市,行程叁万五千余公里,对祖国建设的迅速发展,备加赞扬。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总观感是: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做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已经取得重大的成就。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幸福。”

陈嘉庚对于鹰厦铁路路线的建议。
陈嘉庚还对祖国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并亲自参加家乡的建设工作。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征求各代表提案时,他提出七项建议,包括在全国各中学普设科技馆、在沿海各重要地区设立水产和航海学校、设立各地华侨教育领导机构、引导华侨回国投资参加祖国建设等,全被采纳。1950年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他鉴于福建“全省十叁万余方公里,人民一千叁百余万人,竟未有一寸铁路。”提出了建设福建铁路的建议。根据这一建议建筑的鹰厦铁路,动工不到两年就提前完成了。在鹰厦铁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他都提出不少好建议,对节约投资和提前完工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还根据自己经营橡胶工业的丰富经验,一再建议采用绉胶,不要单纯采用价格较昂的烟胶,以节省外汇。国家经济委员会经过详细研究后,确定这个建议是适时的、合理的,应在橡胶工业中加以采纳。事实证明,这一建议对轻工业建设是个有益的贡献。此外,他还对福州市的居住布局、自来水工程,厦门杏林纺织厂建设、集美公厕改造等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并亲自付诸实施。
对于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陈嘉庚一直是非常关心的。早在1950年7月,他就认为祖国的统一“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国人民有权这样做,绝不容外国干涉!”1956年2月10日,他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言,拥护周总理的号召,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同年10月5日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大会上,他说:“海外的国民党人,比较老一辈的很多和我一同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又曾经密切合作,为筹款抗日而共同努力。……周总理说得好:爱国一家,不分先后。凡是对爱国事业有所贡献的人,都会得到祖国人民的重视。”1958年9月8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华侨为祖国统一的大业贡献一切力量。他在遗嘱中还念念不忘“台湾必须归中国”,深切地表达了他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和愿望。
(陈浪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科教兴国的先行者陈嘉庚》、文史资料出版社(回忆陈嘉庚》、福建教育出版社《陈嘉庚兴学记》、厦门大学出版社《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等资料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陈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