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垃圾桶纷纷换上了新装,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展开的第一天,请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看看校区的生活垃圾分得如何啦?

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记者看到蓝、绿、黄叁种颜色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分别对应可回收、厨余和其他垃圾,一些投放点周边设有宣传栏,展示正确分类的方法、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体流程。记者从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办公室获悉,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目前在学生公寓园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0个,其他公共区域11个,学院垃圾集中点9个,投入可回收、其他、厨余、有害四类垃圾桶545个,不锈钢垃圾分类桶60套。生活垃圾分类配套宣传栏正陆续完善建设,预计12月5日全部完成。

临近午餐时分,记者在校区学生公寓园区生活垃圾投放点也看到身着红色马甲、热情引导同学们进行正确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们。一位受访的志愿者表示,大部分同学都较为自觉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还有些同学在志愿者的劝导和帮助后也能将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据了解,学生公寓园区是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校区近日分别在早晨和中午生活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在9处学生公寓垃圾分类投放点组织50余人次的志愿者帮助同学们对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德旺图书馆是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师生的学习中心,贴着蓝色和黄色标签的垃圾桶已成双结对、准备就绪。工作人员也早早带上生活垃圾分类红色袖章,为进入图书馆学习的师生们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手册。

记者采访了正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同学们。同学们纷纷表示,生活垃圾分类有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对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养成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存在一些疑惑。很多同学具有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对具体垃圾分类归属并不十分了解。为此,校区将利用宣传栏、宣传手册、校区网站、公众号、宣传横幅等多种宣传载体,持续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工作。校区师生也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创造生活垃圾分类新形式、新方法。“垃圾投进趣”青年公益实践大赛全国总冠军、由环境与生态学院5名本科生组成的FY团队在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学生办(公寓办)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发了公众号“校园垃圾分类助手”,只要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垃圾名称即可获取垃圾类别。

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分类投放过后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记者从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目前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采用外运模式。“可回收垃圾”由各楼栋物业单位自行回收,直接联系废品回收单位上门收运和回收利用,或投放到固定垃圾收集点由后勤集团收集转运,再由翔安区环卫处派垃圾分类收集车辆进行分类清运。各学院单位、商户、学生宿舍及博后公寓产生的“厨余垃圾”由负责单位投放到固定收集点,再由后勤集团统一运至就近的食堂垃圾点,和餐厅的厨余垃圾一同由厦门市市政集团进行收运处置,做到日产日清。“有害垃圾”(如电池等)由于数量较少,各单位需先自行收集,再采用预约方式,由后勤集团定期统一收集,再按规定进行处理。“其他垃圾”由各单位先做好分类并投放到固定垃圾收集点,再由后勤集团收集转运,再由翔安区环卫处派垃圾分类收集车辆进行分类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此外,实验废弃物不属生活垃圾分类范畴,校区各单位将按学校有关实验废弃物处理的办法执行。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麻花制作果冻工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悉,今年7月至11月,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就学生宿舍区和公共区域垃圾桶分布及数量进行调研,了解校区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并积极联系翔安区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主动上门沟通协调,努力争取得到支持。根据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求,经过多次会议讨论,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制定了《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细则(试行)》《麻花制作果冻工厂推进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由校长助理、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光任组长的麻花制作果冻工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组。为更好地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育人工作中,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组还增列了校区学生办主任为副组长、各学院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方位落实落细落好。为落实贯彻好学校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11月21日上午,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详细部署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要求校区各学院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就在校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之际,校长助理、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组组长陈光多次带队深入校区各重点区域进行检查。
垃圾是错放位置的资源,学会分类,做好分类,从我做起,让垃圾分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新时尚,一个好习惯。
(团委青年媒体中心麻花制作果冻工厂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