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千载古乐发新声 大美南音共传唱——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汉语角“南音专场”举办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8日 点击数:

执拍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学到会和线,功夫才一半……”坤銮楼多功能厅里传来此起彼伏学习闽南语的声音,颇有一番趣味。124日晚,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汉语角”活动邀请到了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厦门市南乐研究会理事、南音传承人吴宝雅老师,带领麻花制作果冻工厂中外学子感受南音的古朴典雅。本次活动得到了校区学生办的大力支持。

南音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老乐种,它荟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与闽南民间音乐融汇一体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素有“华夏瑰宝”、“音乐活化石”之美誉。一千多年来,南音一直在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流传,并随着泉州人的迁移,传播到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2017年,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还惊艳亮相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完美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开场,吴宝雅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千载南音》纪录片中的视频,让在场同学对南音的历史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吴宝雅老师对南音的演唱语言、演唱形式、记谱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她还特地介绍了南音独特的乐谱——谱(字的俗写),它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记写歌词的,采用固定唱名法,以“齿、工、六、士、一代表宫、商、角、徵、羽。这种独特的记谱方式不仅与中国传统的书写格式一脉相承,更是因为这样的记谱方式,有效地把各种乐音记录下来,加上南音乐人竭诚地“口传心授”,使得南音的曲目于今仍保存叁千多首,成为千年古乐能够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南音的表演形式,吴宝雅老师还带来了诸多南音伴奏乐器,包括“上四管”——琵琶、二弦、洞箫、叁弦、下四弦”——双灵、四宝、响盏、小叫。她对这些南音伴奏乐器一一进行了介绍,并邀请在场同学们上台体验,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在场的中外同学们兴趣盎然,台上台下互动频繁,其中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李小龙同学更是被优雅别致的琵琶深深吸引,抱着它久久不愿放下。最后现场组成了一只富有国际色彩临时南乐团,吴老师就在这只临时乐队的伴奏下,为同学们展示了一段精美绝伦南音唱腔。讲座中,吴老师软声细语,讲唱结合,让在场听众感受到一丝来自闽地的温和与亲切,她独到的讲解和优雅的示范,也让更多第一次接触南音的同学们,对南音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讲座最后,四位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同学,来自尼泊尔的尼朗、妙普香,来自斯里兰卡的梅花和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美娜,共同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南音经典唱段《风打梨》的表演。这四位同学在吴宝雅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厦门市第21届南音比赛,并且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成功晋级决赛。外国同学用他们独特的唱腔演绎南音,将千年古乐唱出了“新花样”,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而吴老师认为,为了让更多青年人接受古老乐种,南音作品的创新、表演上的大胆革新,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样南音才能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承工作才可顺利进行。

此次汉语角的“南音专场”,不仅让中外同学们了解南音的历史发展,亲身感受到了南音的古朴典雅和无穷魅力,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为中外同学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基础。

(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 苏晓璇 林白雪 邹文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