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制作果冻工厂

外国学生唱南音 别有一番新滋味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2日 点击数:

1289日,厦门市第二十一届南音比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翔安区澳头超旷美术馆举行。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7名外籍学生尼朗(尼泊尔)、梅花(斯里兰卡)、妙普香(尼泊尔)、美娜(塔吉克斯坦)、李小龙(塔吉克斯坦)、丁诗扬(菲律宾)、林淑仪(印度尼西亚)组成的团队参加了比赛组成的团队积极参加比赛,表现优秀,荣获团队综合组“十佳团队”称号。

今年11月上旬,海外教育学院广泛动员,宣传发动外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此次南音比赛。从备赛到参赛,校区学生办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了让几名外国学生更好地学习南音演唱,学生办特地邀请了南音传承人吴宝雅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为同学们进行教唱和排练。一个月内,吴老师几乎每周都抽空来教几位同学唱南音。几位外国同学的闽南语说得不是很流利,吴老就用音标标注歌词,帮助他们记忆。另外,吴老师还教授同学们简单的南音乐器演奏技巧,帮同学们编排舞台动作,提升舞台表现力等,尽心尽力。决赛当天,几位外籍同学表现从容,音色别具一格,他们演绎的南音经典曲目《风打梨》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此次赛事汇聚了来自厦门、泉州、晋江、石狮的学校、民间南音爱好者等一百多支队伍,近千名选手报名参赛,参赛节目多达134个,最终共有45个节目入围决赛。而我院学生组成的团队,更成为了本届比赛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这也是走过二十载光阴的厦门市南音比赛,首次迎来了外籍人士团队,让古老南音焕发新声。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来自尼泊尔的尼朗同学参加完比赛后,感触良多,“在比赛中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个人和团队带来的南音表演,让我对中国这一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更加感兴趣。虽然这次我们学习时间比较短,但收获满满,也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学习南音。”

近年来,海外教育学院一直坚持“文化育人”理念,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今后,海外教育学院将持续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更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院、学校的文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海外教育学院 邹文菁)


Top